但启预/言简讲|第89讲 别迦摩教/会
- 但启预言简讲(小迟长老)
- 2025-02-25
- 7395
注:第87-93讲属于第30课内容【七教会的预言书信】
第89讲 别迦摩教会
(音频比文稿内容更丰富)
启2:12-17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教会所处的年代
别迦摩教会是代表:从公元313年一公元538年之间的教会。公元313年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宗教信仰自由诏书的时间,并且从此开始走向了政教联合,同时异教信仰随之进入教会。而公元538年则是罗马天主教皇开始兴起掌权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从313年一538年,这一时期是教会在灵性上走向堕落,在信仰上退化变质的过渡阶段。到了这一时期的末后,教皇的权威发展成熟了,于是就岀现了离经背道的罗马教。
教会名称的意义
“别迦摩”的意思是“高举”,另外也有“结婚”的意思。君士坦丁皇帝在公元313年颁布了宗教信仰自由的谕旨,允许基督徒以及其它人民享有完全宗教信仰上的自由。此后,他在各方面都善待基督徒,使信徒在政府中居高位,豁免基督徒的丁税,并且免除他们的兵役,多方面鼓励和资助他们建造教堂。到了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又颁布了另一项谕旨,命令他所有的臣民都要归依基督教。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教会,从属世的方面来看,确实被高举了。它和帝国结盟,和君王联姻,似乎享受了新婚的喜乐。但是从灵性方面来看,由于政教的联合,由于将异教的教导带进了教会当中,教会在信仰上逐渐失去了纯洁,变得世俗化,甚至最终完全堕落成为罗马教。
我们知道,在士每拿教会时代,撒但曾经使用了逼迫的手段。但是,撒但看到越是经过逼迫,基督教反而越兴旺。于是到了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别迦摩教会时代,撒但改变了策略,它由原来的逼迫转向了亲善,它藉着罗马皇帝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甚至后期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逼迫停止了,但是教会却进入了真正危险的时期。
教会所在城市的特征
别迦摩城坐落在士每拿城的东北方,乃是亚细亚省政治上的首都。而别迦摩时代的教会也开始与政治联合,并且最终,皇帝的权威甚至渗透到教会的领导机构当中。正如这个城市所预表的。
别迦摩城是一个大而古的城,也一个文化的中心,它因着图书馆而闻名,这里藏有成千上万种图书。那么别迦摩时代的教会不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吗?在教会的讲台上,不再传出纯正的圣经真理,而是代之以人的遗传和异教理论,上帝的圣言被掩盖起来,基督徒以属世的学识而自豪。这一时期的教会真的好像一个大图书馆一样,拥有成千上万种图书,属世的知识丰富了,但是却把“书中之书”的圣经埋藏了起来。
罗马政府将皇帝称为“主”,并且号令国民对其进行崇拜,而当时的别迦摩城则成为崇拜皇帝的中心区域。这些特征恰好对应着别迦摩时代教会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会作为新妇开始将心转离耶稣而将爱情献于罗马的皇帝,也就是更换了另一位新郎,走向了另一场婚姻,正如这个城市所体现的。
别迦摩城也是一个异教崇拜的中心地。在城里有一座为假神“亚斯克立飘”(Asclepios)建造的庙宇,据说这是一位“医病之神”,来自罗马帝国的敬拜者络绎不绝。亚斯克立飘的徽号是一种蛇的形状,而且在别迦摩的铜币上也刻有蛇的像。那么在圣经中,蛇是撒但的象征。除此之外,人们还在一座山上为希腊有名的假神“丢斯”(Zeus)建了一个祭坛,坛高四十尺,建于一盘石上,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型宝座。正如耶稣在书信中所说:“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从属灵意义上来说,别迦摩时期的教会不也正是如此吗?因着教会领袖贪图世俗权利而与皇帝联合,许多异教徒在没有悔改的情况下纷纷加入教会,并且将他们的异教风俗和习惯也带进了教会当中。教会开始向谬道妥协,与异教联合。圣经的纯粹真理在教会中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真理和谬道的混合物。于是,撒但在教会中设立了自己的宝座。
别迦摩城在宗教方面还有一个历史背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根据历史的记载,当居鲁士王攻克巴比伦的时候,有迦勒底的神秘宗教领袖们离开巴比伦,辗转来到别迦摩城,在这个地方复兴了古巴比伦的宗教制度,后来就以别迦摩的王为教长。到了公元前133年,该国的国王阿达鲁第三临终时留下遗命,把全国合并于罗马。罗马的元老院接受了这个遗命。在罗马皇帝凯撒迦留掌权的时候,他就将这教长的名称归于自己,因为凡有这名称的就可以受人民的敬拜,如同神一样。及至到了后来罗马天主教皇兴起的时候,竟然也用了这个名称,并且到如今还是沿用着。我们可以说,别迦摩城正是实际巴比伦与属灵巴比伦之间过渡的一个环节。首先,罗马帝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巴比伦的宗教信仰,然后再通过别迦摩教会时代的演变,把它的异教理论最终渗入到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信仰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在选用这些城市的时候,不是没有经过考虑的。如何用城市的特征来说明所对应的那个时期教会的特征,这是上帝通过精心选择来决定的。
耶稣在信中的自称
启2:12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别迦摩城曾建立凯撒神庙,也就是罗马皇帝的庙宇。而当地的居民分为两种:一种有权佩剑,另一种平民不准佩剑。佩剑者多为罗马人,他们可以随意拔剑恐吓基督徒,强迫他们否认基督,崇拜凯撒。因此主耶稣对别迦摩时代信徒说:他口中有剑,可以攻击不悔改的人。
从属灵意义上来说,两刃的利剑象征上帝的道,也就是圣经的话语。耶稣要用上帝的道施行审判。这样的自称对这一时期的教会正是一个很好的警戒。当教会走向堕落,引进许多异端;当圣经真理被遮掩,信仰的根基被动摇;当许多人离弃上帝的话语,而开始与世俗同化,与异教联合的时候。耶稣说,他是那有两刃利剑的一位。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上帝要施行公义的审判。
对教会称赞的话语
启2:13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
为了将人引向灭亡,为了腐化上帝的百姓,撒但在教会中设立了宝座。这一时期的教会有了表面的复兴,但实际上,教会中充满了千千万万没有重生的人。因着君士坦丁皇帝的影响,许多人迫不得已加入教会,也有许多政客为了讨好皇帝而加入教会,并且异教的理论和教导被带进教会。从此,信仰的标准被降低了,教会在人数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现象,而且获得了属世的权威和荣耀。但是有一点不容否认,就是宗教性的事务被皇帝控制了起来,教会在耶稣之外又选择了另一位新郎。
君士坦丁皇帝虽然表面上悔改归主,但他不过是为了利用基督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将罗马帝国的军人精神带进了教会当中,利用权势来领导教会,于是教会就变了质而成为一个政治机构。从此“上帝的物”和“凯撒的物”就混合在一起。整个教会从领袖到信徒,他们在灵性上彻底瘫痪了。正如耶稣所说:她的居所是“有撒但座位之处”。
启2:13 ……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在别迦摩城中,有少数基督徒曾经由于不拜皇帝而成为逼迫的对象,他们在这里被残酷地杀害。那么针对这一时期的教会来说,“安提帕”则象征那些忠于主的百姓。
“安提帕”的原文是“Antipas”,其中“anti”是“反对”的意思,“pas”是“父”或者“教皇”的意思。把它连起来就是:反对教皇及其教导的人。所以“安提帕”是指那些忠于上帝、坚守真理的人。
在罗马帝国向罗马教廷演变的整个过程中,这些忠心的人始终持守着真信仰的原则。当异教理论进入教会,教会逐渐妥协的时候,这群人拿出勇气和信心来捍卫真理,他们成为抵抗的人。在当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城为主殉道,耶稣称赞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对教会责备的话语
启2:14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通过民数记可以知道,巴兰本来是一个背叛的先知,他由于贪爱名利以至于在品格和灵性上败坏堕落。他曾经被摩押王巴勒所收买,要去咒诅以色列人,但是上帝不允许。原来图谋的三次咒诅,经过上帝的干涉之后,最终变成了三次祝福。后来巴兰向巴勒献上阴谋诡计,教导他用美人计去引诱以色列人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结果,以色列人中果然有许多人犯罪而遭到上帝严厉的惩罚!
到了新约时代,在别迦摩教会时期,这些过去曾经实际发生过的事情又在属灵的意义上重演了一遍!这个时候的巴勒是代表那些一心想利用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皇帝,而巴兰则是代表那些一心想讨好罗马皇帝的教会领袖。他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使千千万万没有悔改的异教徒受洗加入教会,并且允许他们把异教的习俗和礼仪带进教会,从而使教会走上了世俗化的背道之路!并且,为了使他们的主张能够成功,为了使所有神职人员和广大信徒接受他们的意见,这些宗教领袖就和皇帝勾结在一起,他们采用威胁和利诱的手段去说服所有的人。
西3:5 ……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
这里说,有贪心的,就如拜偶像一样。当时的教会领袖不正是贪爱属世的名利和尊荣吗?
雅4:4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上帝为敌了。
这里说,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这样的人也就等于犯了属灵的奸淫。那么当时的教会领袖是不是也在信仰和灵性上走向了世俗化呢?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真的好像过去的巴兰一样,领导着主的百姓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耶稣早已看到这些情况,所以提前作了预言。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时候,宗教领袖和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联合起来,一同将安息日更改为星期日。由于当时的宗教领袖们贪爱属世的名利和尊荣,最终上帝的诫命被更改了。正如圣经所预言的,“巴兰”和“巴勒”要联合起来,使属灵的以色列人在信仰上有了扭曲。
启2:15 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到现在为止,关于“尼哥拉党”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因为在前两封书信中都曾提到过。在以弗所教会时代,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曾经遭到使徒约翰和当时教会的反对。在士每拿教会时代,作为使徒约翰的门生坡利卡普,以及坡利卡普的门生爱仁纽,也都曾经反对这一异端教派。但那时知识派异端的危害影响主要还限于亚历山大城。但是到了别迦摩教会时代,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竟然已经影响到罗马城,甚至在教会中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们提倡守星期日而反对守安息日,并且这一主张也正是这一时期皇帝所提倡的,同时也得到了教会领袖们的赞同。于是对安息日诫命变更的阴谋终于得到了公开的响应和执行。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尼哥拉党对耶稣的神、人二性发明了各种说法,有的只承认耶稣的神性,有的只承认耶稣的人性,这些异端充斥着当时的整个教会。
对教会训诫的话语
启2:16 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耶稣对别迦摩教会同样发出了悔改的呼召。如果不悔改,上帝的审判就快临到。
对教会中得胜者的应许
启2: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这里说到“隐藏的吗哪”,是象征被掩盖的真理。对于那些得胜的人,上帝要将隐藏的吗哪赐给他们。虽然异教的理论充斥在当时的教会中,上帝的话语不被大多数人所知晓,但由于这些人忠心捍卫真理,所以必得真理的滋润,他们要得到生命之粮的喂养。
约6:51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从更深的角度来说,“吗哪”也是象征耶稣。耶稣说,他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那么在别迦摩教会时代,耶稣对许多信徒来说都是隐藏的,因为他们并不渴望与耶稣同行,耶稣无法将自己显示在他们心里。所以“被赐予吗哪”意味着拥有耶稣的同在,这是多么宝贵的应许!
另外这里还说到“白石”,并且“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白石有以下几种用途,其中都含有属灵的教训。
在当时的法庭上,凡被判为有罪的,法官就给他一块黑石,然后关在监狱里;无罪的给他一块白石,作为证据,并且将其释放。照样,耶稣赐给得胜的圣徒一块白石,象征宣告和证明他们无罪,表明他们虽然处在当时教会灵性变质堕落的情况中,却警醒预备,依靠主的恩典,没有玷污,无可指摘,从而因持守真理而获得自由。
当时在运动会上得胜的,就赐他一块白石,在上面写着那人的别名,是绝对不能给第三者观看的。照样,上帝子民按圣经所说,也是在参加一场人生的属灵竞赛。凡得胜的,耶稣也要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这个新名是因着得胜者自己的经验而来的,这是其他人所不能充分体会的。
当时出外经商的,因为没有近代的旅馆,所以必须在必要的地方结识密友,以备寄居。那么在这两位密友之间,就用一块白石分成两半,各拿半块作为证据。以后他们家里的人也可以凭这两半石块彼此来往。照样,凡在今生得胜的,耶稣也要赐他们一块白石,作为耶稣在天上的上帝和众使者面前承认他们的证据。因着这块白石,我们就和耶稣成为密友,而且要和他彼此来往,得到上天的承认。
此文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