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启预/言简讲|第54讲 燔祭的象征意义
- 但启预言简讲(小迟长老)
- 2025-01-16
- 7743
注:第52-61讲属于第23课内容【圣所中隐藏的真理】
第54讲 燔祭的象征意义
(音频比文稿内容更丰富)
根据利未记1-7章的记载,上帝藉着摩西一共规定了五种主要的祭礼,分别是燔祭、素祭、赎罪祭、赎愆祭和平安祭。按照顺序,我们先来看燔祭。
当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时候,圣所是一个流动的会幕。以色列人起程时就将其收起,以色列人在何处安营,圣所就被安置在他们中间。但是到了后来,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立国之后,他们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固定的圣殿。上帝吩咐说,从此以后所有的祭物都要在那里被献,这样虽然使敬拜集中并且趋于统一,但也不可避免地为那些居住在远方的以色列人带来了不便。比如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就需要好几天的路程,这使得有些人在犯罪之后不能立刻到达圣所献祭。然而上帝早已经预先看到了这种情况,并且提前制定了解决方案,甚至这个方案从起初建立流动会幕的时候就一直被延续下来。
按照上帝的指示,祭司每天早晚都要献燔祭,而且祭坛上的火一定要用慢火。晚祭要持续被烧一直到早晨,早祭要持续被烧一直到黄昏。也就是说,在圣所外院的祭坛上,每时每刻都有被焚烧的祭物,这就是燔祭。在圣所中每日早晚献燔祭时所用的祭物是由全民族捐献的钱提前买好的,并且这样的祭物也是为了全民族而献。那些处在远方而不能立刻到达圣所的罪人,他虽然需要几天或几周之久,才能出现在圣所,但他知道在坛上已经有一个祭物为他而献,同时他也要尽可能地带着自己的祭物来确认和表明他已经悔改。至于某些犯罪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身体的不便,甚至到死也不可能期望去圣所献祭。这样,在圣所中每日的燔祭就成了他们一生中唯一的指望。
燔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日早晚为全民族而献的,一种是由个人带着祭物亲自去献的。但无论哪一种形式,只有那些因信在上帝面前实际悔改的人,献祭对他来说才有意义,否则他不过是在从事或仰望一种仪式而已。
通过圣经的记载可以知道,燔祭是所有献祭中最早的形式,也是所有祭礼中意义最全面的一种。早在挪亚的时代,他就曾凭信心献上燔祭,创世记8章20节记载了洪水之后挪亚在坛上献燔祭的事情。后来到了亚伯拉罕的时代,在上帝试验他的信心所有的吩咐中,让他将以撒献为燔祭。另外,在约伯记1章5节中,也记载了约伯清早起来献燔祭的事情。那么,直到后来,在以色列民族的时代,当圣所制度被确立之后,出现了多种祭礼,但即便如此,燔祭依然被不可替代地保留了下来。
民28:10 ……那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奠祭在外。
这里称每日献的燔祭为“常献的燔祭”
出40:29 在会幕的帐幕门前,安设燔祭坛,把燔祭和素祭献在其上,是照耶和华所吩咐他的。
这里提到“燔祭坛”由于祭司每天都要在圣所献燔祭,因此就连祭坛往往也被称为“燔祭坛”。
民29:16 ……这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素祭并同献的奠祭以外。
这里再次提到“常献的燔祭”按照上帝的指示,其它祭礼不应取代燔祭,乃是为了补充以及细化燔祭的意义而出现的。可以说,燔祭综合了其它所有献祭的基本要素在内。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利未记中关于燔祭条例的说明。
利1:3-9 他的供物若以牛为燔祭,就要在会幕门口献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牛,可以在耶和华面前蒙悦纳。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头上,燔祭便蒙悦纳,为他赎罪。他要在耶和华面前宰公牛。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要奉上血,把血洒在会幕门口坛的周围。那人要剥去燔祭牲的皮,把燔祭牲切成块子。祭司亚伦的子孙,要把火放在坛上,把柴摆在火上。亚伦子孙作祭司的,要把肉块和头并脂油,摆在坛上火的柴上。但燔祭的脏腑与腿要用水洗,祭司就要把一切全烧在坛上,当作燔祭,献与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燔祭首先预表了耶稣为人类所作的代赎的工作。在献祭的过程中,罪人首先要将手按在祭物的头上告白自己的罪,通过这样的仪式将罪转移到祭物的身上。这是象征我们来到耶稣面前所作的悔改的祷告。当我们真诚悔改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罪也就转移到了耶稣的身上。
在献祭的过程当中,宰杀祭物的人并不是祭司,而是罪人,由罪人自己亲手宰杀祭物。这是在说明,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不仅仅是罗马的兵丁,也不仅仅是以色列人,而是我们每一个犯罪的人。也就是说,十字架不是上帝和某个群体的关系,而是上帝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当我们仰望十字架的时候就要想到:“耶稣是为我而死,因着我的罪,耶稣死去了。”通过献祭使罪人明白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为了得到罪的赦免和饶恕,必须有一位替罪者出现,而他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被杀的祭物要流出鲜血,并且由祭司将血洒在祭坛的周围,这说明耶稣的宝血对各国、各族中凡信而悔改的人都有功效。
约12:32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耶稣那无与伦比的爱要吸引各方的人,当他在十字架上被举起来的时候,他的宝血所带来的赦罪之恩也就被洒向了四方。朋友,你是否因耶稣这样的牺牲之爱而感动呢?希望你来到主的面前,他正是为世上每一个罪人而来。
那么,与其它祭礼相比,燔祭有一个特点,就是祭物的任何部分都不能被吃掉,整个全身要在火焰中焚烧,直到化为灰烬。再换句话说,作为燔祭的祭物,其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得被保留,一切的一切都要被献给上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燔祭也预表了罪人在上帝面前完全的献身。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可以作一个总结,燔祭告诉我们两件事情:一方面,慈悲的上帝,为了赎回犯罪的人类,而付上了生命的代价;另一方面,得蒙救赎的人,为了回报上帝的爱,而甘愿完全地献身。也就是说,我们对上帝的顺从并不是因着一种强制性的命令,而是由于我们自身对上帝之爱的认识和感动。换句话说,真正的顺从不是被动性的,而是一种出于爱的自然反应。上帝希望通过他的爱来唤醒我们的爱,从而导致我们心甘情愿地完全献身。
罗12:1-2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保罗在此提到了我们完全献身的必要,也就是要完全悔改,完全服从上帝的旨意。完全献身是指罪人完全地屈服在上帝面前,抛开以前所有的不义,从此将身、心、灵完全献给上帝,并且为荣耀上帝而用。
此文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