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5第1季度 > 正文

第1季度/学课|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音频为望潮讲解版)

2025年第一季度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上帝的慈爱与公义》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5年第一季度1-3月

作者:

约翰 C · 佩克汉(John C. Peckham)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3月15日~3月21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太22:34-40;亚7:9-12;诗82;弥6:8;太23:23-30;路10:25-37。

存心节:

“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约翰一书4:20)


尽管我们相信上帝最终会让一切都恢复如初,但身为基督徒,我们此时此地所做的事情仍然很重要。即使上帝现在可能无法消除许多不公正和罪恶(由于宇宙争战的范围)之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受差遣,去减轻所遇到的痛苦和罪恶之事至某种程度。事实上身为基督徒,我们都有义务如此行。

正如我们所见,慈爱与公正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上帝喜爱公义。因此,如果我们爱上帝,我们也会喜爱公义。

同样,如果我们爱上帝,我们就会彼此相爱。彼此相爱的表现就是关心周围之人的福祉。当有人遭受贫穷、压迫或任何形式的不公时,我们应该表达关心。当别人受压迫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应该问自己,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推进上帝的慈爱和公义,从而向我们破碎的世界反映我们公义和慈爱之主的完美品格。

■ 研究本周学课,为3月22日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3月16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两条最大的诫命】

为了反思在这世界我们个人和团体可以做什么来推进上帝的慈爱和公义,首先聚焦于上帝对我们的命令乃是恰当之举。

阅读太22:34-40。耶稣如何回答律法师的问题?

根据耶稣自己的说法,第一大诫命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耶稣补充道,“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然而,这些诫命并不是孤立的。耶稣进一步指示:“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事实上,它们本身就是引自《旧约》。

阅读太19:16-23。耶稣对年轻财主的问题的回答,与祂在〈马太福音〉第22章中对律法师问题的回答有何关系?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耶稣为什么如此回答这人?无论我们在生活中的地位如何,这些事应当对我们所有人传达什么信息?

“基督所提出的,乃是那能使这官长完成基督化品格的唯一条件。祂的话似乎严厉而苛求,其实是大有智慧的。这位官长得救的唯一希望是在乎领受并且实行这些话。他的高位和他的财产,对于他的品格有一种不可捉摸的恶劣影响。长此以往,他必爱名利过于爱上帝。他对上帝所保留的或多或少,就是保留那足以减低他属灵力量和效能的事物,因为人若爱世界上的事,无论这些事是多么渺茫,多么微贱,终必使人的全副精神贯注于其上。”——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520页。

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像这位年轻的财主那样被要求卖掉所拥有的一切,但如果你不放弃,你个人可能会坚持什么理由导致你永远灭亡?

星期一 3月17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两项大罪】

根据耶稣自己的说法,两条最大的诫命是爱上帝和彼此相爱。执行这些命令需要做出牺牲,实际表达对他人的爱,这才是跟随耶稣的真正意义。

现在,如果两条最大的诫命是爱上帝和爱人,那么两项最大的罪又是什么?

阅读诗135:13-19。这对于《圣经》中所强调的一般罪恶揭示了什么?

《旧约》不断强调爱上帝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参考申6:5)。这与拜偶像的大罪密切相关,是爱上帝的对立面。

阅读亚7:9-12。根据先知撒迦利亚在这段经文中的说法,上帝谴责什么?它和拜偶像之罪与两条伟大的诫命有何关系?

上帝不仅以爱的愤怒来回应偶像崇拜,也因为祂子民的恶行,无论是个人或集体的。上帝因不公义感到愤怒,因为祂就是爱。

整部《旧约》所强调的两项大罪,都是对于遵守两条伟大诫命的背逆:爱上帝和彼此相爱。最大的两条罪都缺失了爱。简而言之,如果你不爱上帝,也不爱人,你就无法遵守诫命。

事实上,约一4:20、21说:“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

为什么对上帝的爱离不开对人的爱,这一点你会如何解释?你如何理解这个牢不可破的连结?

星期二 3月18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上帝喜爱公义】

《圣经》宣称上帝喜爱公义,恨恶罪恶(例如,诗33:5;赛61:8),并且祂对不公义深感忧虑,这会激起所有不公义之受害者的义愤。在整个《旧约》和《新约》中,上帝始终以爱心支持受压迫的人,同时对加害者和压迫者表达义怒。

阅读〈诗篇〉第82篇。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正如许多评论家所理解的,这段经文既谴责了在世上负有责任之统治者对社会的不公正,也提到了上帝审判世上腐败的法官和统治者(显然是恶魔势力),就是那背后在天上作掌权者的(“神明”)。具体来说,统治者被问到:“你们审判不秉公义,徇恶人的情面,要到几时呢?”(诗82:2)

此外,他们还被嘱咐:“你们当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当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诗82:3、4)在这里和其他地方,旧约先知们发出了正义的号角。这并不是《圣经》的次要焦点;它是《圣经》的核心内容。它是整个旧约先知信息的核心,也是耶稣道成肉身时其话语的核心。

对那些声称爱祂并服从祂的人,上帝的愿望和要求已不是秘密。祂在弥6:8(以及其他类似经文)中非常清楚地指出:“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这种观点贯穿了整部《圣经》。例如,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与约一4:8-16比较)

如果我们专注于弥6:8,并有意识地在言语和行动上付诸实践,我们的家庭和教会将是什么样子呢?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如何能更充分的应用这些原则?

星期三 3月19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受召要伸张正义】

《圣经》中的先知不断强调上帝对社会正义的呼吁。《圣经》一再地强调不公义和压迫的问题。事实上,呼吁上帝施行审判的本身就是在呼吁祂建立正义。

例如,先知以赛亚就直言不讳地谈到当时以色列的不公现象。祂的话语和对正义的呼吁在今天应该响亮而清晰地回响在我们的耳中。“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赛1:17)此外,他对那些“设立不义之律例”和“夺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的人宣告他们“有祸了”(赛10:1、2),并警告说:“到降罚的日子,有灾祸从远方临到,那时,你们怎样行呢?你们向谁逃奔求救呢?你们的荣耀存留何处呢?”(赛10:3)

同样,先知耶利米宣告上帝的信息:“那行不义盖房、行不公造楼、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给工价的有祸了!……你的父亲岂不是也吃也喝、也施行公平和公义吗?那时他得了福乐。他为困苦和穷乏人伸冤,那时就得了福乐。认识我不在乎此吗?这是耶和华说的。”(耶22:13,15、16)

阅读太23:23-30。耶稣在这里教导什么是被视为最重要的?当祂提到“更重的事”时,你认为祂的意思是什么?

为了避免有人认为不公义只是旧约先知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在耶稣的事工中无论是上述经文和其他地方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也是基督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正如祂所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23:23)。在〈路加福音〉的平行经文中,耶稣哀叹他们忽略“公义和爱上帝的事”(路11:42)。

如果你今天要关注“更重的事”,这与我们可能关注的“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相比会是什么呢?

星期四 3月20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谁是我的邻舍呢?】

根据路加的记载,就在耶稣宣告爱上帝和爱邻舍这两条最大的诫命之后,一位律法师“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路10:29)作为回应,耶稣讲述了现在已为人熟知、当时却令人震惊的良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

阅读路10:25-37中关于良善撒马利亚人的比喻。鉴于先知们对怜悯和公义的呼声,以及人类历史上不同民族对“他人”所施加的各种不公正的事,这段经文想传达什么呢?

耶稣不仅谈论正义,祂也伸张正义。祂过去和将来都会实现预言的呼吁和对正义的渴望(根据赛61:1、2,参考路4:16-21)。祂是万国所渴望的,特别是那些认识到自己需要被拯救的人。

与那些攫取权力、企图篡夺上帝宝座的敌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耶稣降低了自己的地位,同理那些处于罪恶、不公正和压迫之下的人(祂没有被罪所感染),并透过在爱中奉献自己来击败敌人,为的是要伸张正义并成为那位正义者和所有相信之人的称义者。如果我们不关心基督所说的律法中更重要的事,我们怎能声称看重基督受死所维护的律法呢?

诗9:8、9宣告说:“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耶和华又要给受欺压的人作高台,在患难的时候作高台。”同样,诗146:7-9补充,上帝“为受屈的伸冤”并“赐食物与饥饿的。耶和华释放被囚的;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耶和华扶起被压下的人。耶和华喜爱义人。耶和华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和寡妇,却使恶人的道路弯曲”。

关于我们该如何帮助周围有需要之人和受伤的人,上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关于助人,我们可以从耶稣的生命和事工中学到什么?即使我们不能像祂那样行神迹,但对许多受伤的人来说,我们的帮助又怎能被认为足以当成“神迹”呢?

星期五·3月21日

第12课 爱与公义:两条最大的诫命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的《历代愿望》〈安息日〉,原文第281-289页。

“那些窥探基督的人恐怕陷入困境,所以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祂。他们知道祂讲的是真理。他们宁可让人受苦,而不愿违反传统。同时他们肯搭救一头牲口,以免牲口的主人遭受损失。这样,他们爱护无知的牲口,过于顾惜那按上帝形像而造的人。这真足以说明一切伪宗教的本质。这些虚伪的宗教都起源于人想高举自己过于上帝,但其结果则使人堕落到不如禽兽的地位。每一个违抗上帝主权的宗教,都是骗取人在受造时所有的光荣。这光荣将要借着基督恢复在人身上。每一种虚伪的宗教,都教训人轻视人类的需要、痛苦和权利。但基督的福音则重看世人是基督的宝血所换来的,并教训人体贴他人的需要和困苦。耶和华说:‘我必使人比精金还少,使人比俄斐纯金更少。’(赛13:12)

“耶稣把‘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这个问题反问法利赛人,这就把他们恶毒的心意当面指出来了。他们正以刻骨的仇恨要寻索祂的性命,而耶稣却在拯救人的性命,使千万人蒙福。试问在安息日像他们那样计划杀人,难道比像祂那样医治病人更好吗?在上帝的圣日存杀人之念,难道比用仁慈的行为来表示博爱更为正当吗?”——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286、287页。

讨论问题

为什么“每一种虚伪的宗教,都教训人漠视人类的需要”这句话是是真实的?我们怎样才能有意识地采取行动,避免我们的教会在社区内外出现这种冷漠?

谁是我的邻舍?谁是你的邻舍?跟随基督应该以哪些实际可行的方式让我们更像撒玛利亚人,跨越时代的界线去实践爱?

❸如果上帝喜爱公义和怜悯,我们该如何按照上帝最重视的方法行事?我们怎样才能更专注于耶稣所说的“律法上最重要的事”?

当我们思考和谈论审判时,我们是否经常强调:耶稣讨论审判的主要方式,是根据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积极地爱人,特别是那些受压迫的人?根据太25:31-46反思这一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