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5第1季度 > 正文

第1季度/学课|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音频为望潮讲解版)

2025年第一季度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上帝的慈爱与公义》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5年第一季度1-3月

作者:

约翰 C · 佩克汉(John C. Peckham)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1月11日~1月17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路15:11-32;番3:17;弗5:25-28;赛43:4;罗8:1;罗5:8;可9:17-29。

存心节:

“耶和华—你的上帝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西番雅书3:17)

想象以下场景:在父亲节时,一个五岁的孩子带着一份包装简陋的礼物来到父亲身边。他兴奋地亲手将礼物给了父亲。

想象父亲说:“儿子,其实我不在乎你的礼物。毕竟你能给我的,都不能取悦我。你能给我的任何东西,我都可以得到,而你所给我的,要不是用我的钱买的,就是用我花钱买的材料制成。所以,留着你的礼物吧!我既不需要,也不想要。但无论如何,我爱你。”

这场景真令人心寒!

对于这位父亲的反应,你有何看法?“无情”、“冷酷”和“不近人情”等字眼纷纷浮现脑海。这是上帝回应我们的方式吗?我们真能讨上帝的喜悦吗?尽管这一点很难想象:就算我们是堕落的人类,被罪所败坏,容易犯罪—然而是的,我们可以讨上帝喜悦!换句话说,上帝决不是以上述这位父亲的态度来看待我们或我们带给祂的礼物。相反,我们可以讨上帝喜悦,但只能透过基督。

■ 研究本周学课,为1月18日的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1月12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比你想象的更宝贵】

正如我们在前两课所见,没有人—即使是最坏的罪人或恶人—是不为上帝所爱的。因为上帝对人的重视超乎我们想象,所以祂对罪感到不悦,因祂爱我们,并且深知罪对我们的影响。

阅读路15:11-32。浪子的比喻在哪些方面揭示了上帝的怜悯和慈爱?它为那些像大儿子一样留在家中的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在耶稣讲述的故事中,这人的儿子很早就要求继承他的产业,实际上就是拒绝了他父亲和家族。浪子挥霍他所继承的产业,之后陷入贫困和饥饿,甚至还羡慕那些吃厨余的猪。当他意识到就连父亲家的仆人都有足够的食物时,他决定回家,希望成为一名仆人。

接下来的内容感人至深。有些父亲会在这样的败家子回来后将他拒之门外。“你已经取了你的产业,并与我的家族隔绝。你已经不是这个家的人了。”这是合乎逻辑甚至合理的态度,不是吗?在一些为人父母者的眼中,儿子已经沉沦得太深,无法被家里接受,尤其是作为一个儿子。

但是在这个比喻中,父亲(代表上帝自己)并没有以上述任何一种方式回应。反而当“(浪子)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路15:20)。尽管在这种时候,作为一家之主跑出去迎接人被认为是不体面的,但父亲怀着极大的慈悲去迎接儿子,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把他带回了家,甚至还为他回归家庭举办了庆祝活动,这表明上帝对每一个任性走迷的人都充满怜悯,哪怕只是单单一个人,祂也会感到喜悦。这是对上帝何等伟大的描绘!

值得关注的是大儿子的反应。为什么这种反应是人之常情,至少部分是基于公平性,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关于他的故事,有哪些部分告诉我们,人类对于公义的概念无法测透福音或上帝对我们之爱的深度?

星期一 1月13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欢欣喜乐】

上帝认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数算的价值,尽管我们很难想象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一个人的灵魂得救,祂也为此感到高兴。

阅读番3:17。这节经文如何阐明浪子的比喻?

番3:17强调上帝对得救之子民的喜悦。希伯来文中几乎所有用来表示喜乐和喜悦的词汇都包含在这节经文中,它描述了上帝对得救之子民的喜悦。单用一个词似乎不足以描述那日上帝喜悦的程度。

根据这节经文,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上帝身在何处—在祂子民的“中间”。因爱的关系所产生的和解,亦伴随着上帝的直接临格。就像那位父亲一样—当他远远看到儿子时,他就跑去—上帝就在祂的子民中间。

在赛62:4中,类似的意像是用婚姻来比喻的。根据赛62:4,上帝的子民将被称为“希弗西巴” Hephzibah,意思是“我所喜悦的”,而那地将被称为 Beulah,意思是“有夫之妇”。为什么?因为,经上说:“因为耶和华喜悦你,你的地也必归他(英文字义为嫁娶)。”上帝喜乐的顶峰是为复兴的日子保留的,那时祂会接纳祂的子民,为我们喜乐,就像父亲为他的浪子喜乐一样。

阅读弗5:25-28。对我们也受召要展现的爱,这节经文说了什么?

这段经文劝告丈夫要爱他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一样,并且要爱他们的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弗5:25,28)。经文不仅强调丈夫对妻子应有的无私和牺牲的爱,也表明基督自己爱祂的子民(教会)作为自己的一部分。

星期二 1月14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讨上帝的喜悦?】

在一个近乎无限的宇宙中,上帝怎么会喜爱人类这样仅仅出自一颗小行星且转瞬即逝的原生质呢?对一位全能和无所缺乏的至高者来说,人类怎么可能如此重要呢?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上帝因什么而喜悦?其次,人类如何讨祂的喜悦?特别是在我们有罪的状况下?前者是今天的主题,后者则是明天的主题。

阅读赛43:4,诗149:4以及箴15:8、9。关于上帝喜悦祂的子民,这些经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正如我们在昨天课文所读到的,上帝会因人而感到喜悦,因为祂是以人的最大福祉来爱人,就像任何会去爱和关心他人的人一样。

相反,当祂的子民作恶时,上帝就不喜悦他们。正如箴15:8、9教导,虽然恶人的“献祭”和“道路”都是为“耶和华所憎恶”,但“正直人祈祷,为他所喜悦”和“追求公义的,为他所喜爱”。这段经文不只显示上帝对于邪恶的憎恨,同时也点明了祂喜悦良善。它也将神圣的喜悦和爱直接连结,显示出上帝的爱和喜乐之间的深刻联系,这样的描述不断出现在整本《圣经》中。

根据诗146:8,“耶和华喜爱义人。”林后9:7补充,“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首先,请注意这些经文没有提及的。它们并没有说上帝只爱公义的人,或只爱乐于奉献的人。祂爱每个人。然而,这些经文既要传达信息,就必须表达上帝在某种特殊意义上爱“公义的人”和“捐得乐意的人”。我们在箴15:8、9中所读到的就提供了线索:上帝爱这些人和其他人,因为他们讨祂的喜悦。

想想看,天地之间的连结是多么紧密,宇宙的创造者上帝才能如此亲密地与我们互动,甚至在情感上也是如此。当你经历困难时,这奇妙的想法应该带给你什么希望?

星期三 1月15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活石】

我们身为堕落有罪的人,怎样才能讨圣洁上帝的喜悦呢?

阅读罗8:1和罗5:8。关于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地位,这些经文教导了什么?

在人类回应以先,上帝就已赐下恩典。在我们尚未开口或行动之前,上帝已向我们伸出援手,给我们机会接受或拒绝祂的爱。正如罗5:8所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与耶31:3比较)我们可以透过救赎主的工,凭着信心与上帝和好,甚至蒙祂的喜悦。

阅读彼前2:4-6并与来11:6比较。这节经文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讨上帝喜悦?

没有上帝的干预,堕落的人无法为祂带来任何有价值的事物。然而,上帝以祂的恩典和怜悯,透过基督的工开辟了一条道路 。具体来说,“借着耶稣基督”我们可以“奉献上帝所喜悦的灵祭”(彼前2:5)。虽然“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来11:6),但借着基督作为中保所做的工,上帝“叫”信徒“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遵行他的旨意……在你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来13:21)!那些凭着信心回应上帝的人,透过作中保的基督,在祂眼中得以被视为义人,因为只有基督的义才蒙悦纳。回应上帝慈爱的人,透过基督的中保工作,被视为配得(路20:35),祂将他们转化为祂的样式(林前15:51-57;约一3:2)。上帝的救赎工作不只是“为了”我们,也是在我们“里面”。

为什么基督在天上为你作中保的概念是如此激励人?

星期四 1月16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值得的目标】

在上帝的怜悯和调解的保护下,哪怕是对祂的爱作出最小的回应,祂都会喜悦。借着那位唯一配得爱且完全公义的主,我们每个人都可被算为公义,并被当作是上帝所爱的人,将在完全的爱中与祂一起直到永远。这是救赎伟大的盼望,其中包括基督在天上为我们所做的工。

你可能想知道:这当中也包括我吗?如果我不够好怎么办?如果我担心自己信心不够又该如何?

阅读可9:17-29。上帝如何回应故事中的人?有多少信心才算足够?

门徒不能赶出鬼;所有的希望似乎都破灭了。但耶稣告诉那位父亲:“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他含着泪回答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请注意,耶稣并没有对那个人说:“等你更有信心了,再回到我这里吧!”相反,他的呼喊—“求你补助我的无信吧!”(译者注:思高本)—就已足够。

没有信心,就不可能讨上帝的喜悦(来11:6),然而,哪怕是最小的信心,耶稣也接受,并且借着信心(透过基督为中保),我们可以讨祂的喜悦。借着信心并因基督为我们所做的工,我们可以用讨上帝喜悦的方式作为回应,就像人类的父亲在孩子送来一份原本毫无价值的礼物时感到高兴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保罗的建议,以“得主喜悦”为目标(林后5:9、10;比较西1:10;帖前4:1;来11:5)。我们应该请求上帝改变我们的心意,将我们所爱之人的最大益处纳入其中,并扩张我们的爱,使其惠及他人。“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的款待。”(罗12:10-13)

如果上帝透过基督接纳了我们,我们是否更应该接纳别人?“爱人如己”的命令(利19:18;太22:39)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对这一概念有何启示?

星期五·1月17日

第3课 讨上帝的喜悦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历代愿望》〈你们心里不要忧愁〉,原文第662-680页。

“上帝不愿意祂的百姓把自己估计得太低。祂愿意祂所拣选的子民按着祂在他们身上所付的代价来估计自己。上帝是需要他们的,不然,祂就不会差遣祂的儿子,用这么大的代价来救赎他们。祂要使用他们,所以当他们为荣耀祂的名而向祂作最高的要求时,祂是非常喜悦的。如果他们相信祂的应许,他们就可以希望成就大事。

“但是奉基督的名祈求,有深长的意义,包括接受祂的品格,表现祂的精神,并实行祂的工作。救主的应许是带有条件的。祂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祂不是救人留在罪恶中,乃是救人从罪恶里出来。凡爱祂的人,必要借着顺从来显明他们的爱心。

“一切真实的顺从都是由内心发出来的。基督的顺从也都是出于内心的。如果我们同意,祂必使我们的思想和目的与祂一致,使我们的心志和意念也符合祂的旨意,以致在我们顺从祂的时候,无非是在履行自己的意愿而已 。我们这受了锻炼成为圣洁的意志,就必以从事祂的工作为最大的喜乐 。当我们尽量利用我们所有的机会去认识上帝时,我们的生活就必成为一种时常顺从的生活 。借着赏识基督的品德,借着与上帝交通,我们就必恨恶罪恶了。”——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668页。

讨论问题

“无私地接受”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在新天新地里,给予和接受的关系会是如何?

来自宇宙深处—也许就连透过詹姆斯‧韦伯最精细的太空望远镜也无法看见,天上的使者称先知但以理为 chamudot,意即“可爱、令人向往、珍贵”,共提了三次。在但9:23加百列说 ki chamudot attah,意为“因你大蒙眷爱”。在但10:11一位天使(或加百列)称他为ish chamudot,即“大蒙眷爱的人”,这话后来又向但以理重复一遍(但10:19)。请思考这些对上帝及祂与我们有多亲近的描述。你可以从这惊奇的事实中为自己带来什么希望?

〈希伯来书〉第11章讨论的信心英雄范例与本周学课有何关系?具体来说,这些例子如何揭示一个人因信而“讨上帝的喜悦”?你可以从这些信心和忠诚的实例中学到什么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16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